文章來源:admin 時間:2018-11-30
詳細介紹
劇場的類型較多,包括歌劇院、地方戲劇場和話劇院等。除話劇是用語言聲演出外,其余歌劇和戲曲演出均兼有歌唱和音樂伴奏,有的還有對白,因此在音質設計時必須兼顧語言和唱詞的清晰度以及音樂豐滿度的要求。
一、歌劇院聲學設計
1、歌劇院體型設計
西方古典歌劇的傳統形式是馬蹄形平面和多層包廂,采用這種形式的劇院除視線較好外,多層包廂坐席還可起到吸聲作用,使混響時間較短。
包廂同時又起到良好的聲反射與聲擴散作用,使池座獲得早期反射聲,又使聲場分布均勻。
對較小容量的歌劇院,可采用鐘形、蚌形、扇形或多邊形等平面,設置樓座或跌落包廂,同時在觀眾廳側墻上也可設淺的樓座或包廂。
2、樂池設計
樂池設計時,應使演員和樂隊都能看到指揮,通過指揮來協調演唱和伴奏。
3、包廂與樓座設計
為改善包廂內座位的聽聞條件,應使其開口面積較大些,如達到65%-75%。
歌劇院樓座設計時,應使其下部的深度D不大于其開口高度H的2倍,同時使其張角不小于25度。
4、音質設計
歌劇院演出時不用擴聲,但由于劇情需要,有時會需要播放一些效果聲,同時演出前后需要播放音樂和通知等,因此歌劇院中仍需設置較完善的電聲系統。
同音樂廳一樣,歌劇院規模也不宜過大,以2000座以內為宜。建議歌劇院每座容積可采用5-6m3/座,體積宜控制在12000m3以內。
建議歌劇院的混響時間,可取1.2-1.5s。
歌劇院設計時,應注意對其可能產生回聲的后墻部位作少量吸聲或擴散處理,以免對舞臺上的演員形成回聲干擾。同時,整個觀眾廳應注意取得良好的聲擴散效果。
歌劇院的背景噪聲級同樣要求很低,可采用NC-15或NR-20的標準。
熱線電話
掃一掃關注我們